蒙古巴宁戈伦自治州文化博物馆展厅里有一枚小铜龟护身符。虽然只有4.15厘米长、1.9厘米宽、0.45厘米厚,但却是著名的国家一级文物!几千年前,军法允许在西部地区调动数千军队。 1981年,在焉耆回族自治县博格达钦古城发现了这件青铜龟护身符。龟背雕有花纹,头部有一个小孔,腹部有圆形铭文:“右将军玉剑外有阿史那迦利枝”,中央嵌有“祖”字。据学者考证,这位将军就是唐朝西域将领阿史那郑。唐高宗时期,阿史那仲任西域行军总管,护卫“安西四城”,比如雁栖、龟兹。这枚龟符,就是他指挥西域军队,传达军令的“密符”。青铜龟护身符。巴音鄂伦蒙古自治区文化博物馆(馆)供图。在古代,军事符号是调兵遣将的“钥匙”。春秋战国时期流行的一种虎符。唐朝时,为避李虎名字的禁忌,改为鱼护身符。武则天即位后,觉得玄武是龟符,很适合“武”姓,便一挥手,于是鱼符就变成了龟符。当时,三品以上戴“金龟”,四品戴“银龟”,五品戴“铜龟”。就这样,我们现在所说的“金龟女婿”就诞生了。士兵符号也分为男性符号和女性符号。这阴符号是女性符号,阳符号是男性符号。只有当这两项匹配之一时,你才能调动你的部队。展厅内的女性护身符与朝廷手中的男性护身符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唐代中央政府对西域的严格控制。龟符线稿 博格达金古城作为汉唐时期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这件龟牌的出土,不仅证实了焉耆作为安西四城之一的战略位置,也表明严格的军政制度和符制制度,唐朝已经在西部地区扎根了。芦名翔佩戴此龟护身符,守护边疆和平,丝绸之路繁荣。带有青铜海龟吊饰的冰箱贴。巴音鄂伦蒙古自治自治区供图美国州文化研究所和博物馆(博物馆)。巴首文化研究院推出了“铜龟符”双层冰箱贴,灵感源自这款龟符!当年轻人走进博物馆,把这块冰箱贴带回家,就像把一段历史“粘贴”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开启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穿越时空,从军事动员的标志转变为优雅的生活情趣,这件龟牌继续讲述着唐代西域的辉煌过去。这让我们看到历史从未遥远,而是以新的方式继续在我们的生活中。制作人:丁涛 统筹:冯婷、于鹏涛 策划:葛慧琴、廖映月 编辑/插画:李娜 制作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文化遗产办公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区博物馆 支持机构: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