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满成强辛振东浙江乌镇报道。在中国文化中,“12”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数字,通常意味着完成和重生。例如,十二生肖的动物象征着彻底的轮回。地上的12根树枝代表着时间和空间的循环和一切的更新。但这12年的时期不仅仅是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时期。过去12年是全球互联网发生巨变的关键时期。这背后是从“新生”到“成熟”、从“问题”到“生态”、从“中国主导”到“全球共识”的深刻演变。白墙黑瓦,小桥流水。水古城与数字文明的12次交锋,乌镇峰会不仅成为互联网发展的见证,更是网络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者空间。今年,在乌镇昭明书院,“文澜重光”项目利用磁共振混合现实技术,让《四全书》真正“活起来”。 2014年,互联网的光芒开始照耀这座水城,这座古城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总部。首届峰会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为主题,成立了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国际平台和中国互联网国际交流与共治平台。 2015 年,一个想法诞生了,它将照亮前进的道路。第二次峰会上,我们创造性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系统阐述了“四项原则”“五点主张”,公布了“乌镇倡议”等20余项成果。全新打造的“互联网之光”展览成为介绍前沿科技的窗口,展示“中国智慧”2016年,以“推动创新造福人类”为主题,首次举办全球规模最大的互联网科技成果发布会,15项前沿技术亮相,被誉为“互联网行业奥斯卡”,为全球领先技术提供了闪耀舞台。2017年,全球首次发布了两本蓝皮书——《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和《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为互联网发展提供了“乌镇视角”。人工智能开始融入古城肌理,机器人导引、过街、智慧行人变得司空见惯。2018年,峰会围绕“打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设立了20个分论坛,积极搭建中外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平台。世界,并致力于缩小数字鸿沟。 2019年,随着《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概念性文件的发布,这一概念进入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新阶段,全面阐释了这一概念的历史背景和实践路径。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已成为浙江省迈向产业新轨道的重要力量。 2020年,疫情凸显了数字化的力量。峰会以“数字赋能,共创未来”为主题,宣布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合作倡议”,将这一理念转化为全球疫情防控与合作的实际行动,彰显了互联网在危机时刻的不可或缺性。 2021年“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峰会将举办首场活动“协作共建“未来空间共享共同体优秀范例”宣讲暨展示活动,为构建未来共享共同体提供了具体注脚。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提升为国际组织,从重大活动到永久平台实现了质的飞跃。《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共享未来共同体》白皮书发布。乌镇本土数字经济企业已增至数千家,“乌镇之光”超算中心建成2023年,在峰会召开10周年、“数字浙江”建设20周年之际,全球首个互联网主题科技馆——乌镇世界互联网科技馆即将开馆,并举办“全球青年领袖计划”。将启动并播下种子未来10年。 2024年峰会以“共创智慧、以人为本的数字美好未来”,并将设立新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杰出贡献奖”。会员范围扩大到世界各地,创建了一个更具代表性的国际组织。 11月6日下午,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先进技术颁奖典礼在浙江乌镇举行。展望2025年,构建网络空间共享的未来社区的理念已经存在了十年。目前,中国在互联网领域实现了六项世界第一:全球最大的5G网络、全球最多的网民、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额、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普及率、全球最大的顶级域名、全球最大的慕课。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峰会最具创新性的“刘小龙乌镇对话”凸显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新兴力量。首次涉足人工智能领域。此次签约不仅为世界提供了观察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力量的绝佳窗口,也体现了乌镇峰会作为风向标平台的能力,能够热情捕捉和展示全球科技产业新生力量。 12年来,乌镇峰会见证了中国从“超级大国”向“网络强国”的跨越,宣示中国将推动互联网领域开放合作作为长期国策,不会因一件事或事件的变化而改变。历时12年的乌镇峰会,将全球互联网波澜壮阔的发展史浓缩为12个瞬间,也记录了中国从“接入者”到“贡献者”的崛起。水城古城“一成不变”的传承与数字时代“千变万化”的创新更加深度融合。历史与未来默默携手乌镇蓝石路,共同回答关乎人类共同未来的时代问题。